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 学院新闻  新闻动态
地方羊品种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成果显著
发布时间:2013-11-05 作者:王静 浏览次数:219

      11月4日,由我院王建民教授和山东省畜牧总站曲绪仙研究员主持完成的“山东省地方羊品种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”项目通过专家鉴定。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,该项目制定推广了品种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,建立了全省良种保护体系,形成了地方羊品种资源开发利用模式,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。

      项目组成员通过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,采用科学调查方法和现代遗传育种理论技术,新挖掘出牙山黑绒山羊、莱芜黑山羊、鲁中山地绵阳和泗水裘皮羊4个具有独特性状的羊品种资源,包括鲁北白山羊共5个新的地方羊品种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,山东省12个地方羊品种资源全部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志。

      该项目采用蛋白质、微卫星DNA等分子多态性方法,研究了山东地方羊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系统发生关系,证明全省地方羊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。围绕多胎、抗逆、产肉、产奶等性状,筛选出43个具有育种价值的分子遗传标记,93个最有利基因型和110多个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的等位基因,首次预测到15个与泌乳有关的高表达丰度的新microRNA和34个与肌肉细胞生长分化有关的新基因,并对其中8个新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。

      根据研究成果,首次确定了山东地方羊品种的保护次序、制订了系统的品种资源保护规划,建设覆盖所有地方羊品种的资源保种场45个、异位保护基因库2个,形成了地方羊品种资源“四位一体”保护体系,并建立了一种利用卫星标记技术构建羊种群分子谱系的新方法。创建了“培育推广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多胎品种、开发特色养殖,利用肉羊经济杂交组合进行优质肥羔生产”三种产业化开发模式;指导建设了64个省部级标准化示范场、完成了14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,地方羊品种资源在山东省羊产业中的贡献率达到80%以上。

      据了解,2004年前我省地方羊品种资源的数量、名称和地理分布区域等方面一直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现象。2004年初,农业部选择部分省市开展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试点工作,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畜禽遗传资源。该项目历经10年时间,以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省畜牧总站为主持单位,由全省十多个地市畜牧兽医局技术部门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先后得到了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调查项目、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、国家公益性行业(农业)科研专项经费等项目的支持,研究成果经在菏泽、莱芜、济南、泰安等10多个地市60余个市县区的实施应用,经济、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。

 

 

TOP
鲁ICP备05002369号
版权所有@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